2021年11月10日 星期三

【台灣。花蓮太魯閣】來去深山部落住一晚-無電力的砂卡礑部落與赫赫斯部落(大同/大禮部落)

深山秘境-太魯閣族的砂卡礑部落(大同部落)。


距離上次騎車+爬山(錐麓古道)已經一年半,那次來回走6.2公里的急陡步道,用嚴重腿痠三天換得欣賞太魯閣峭壁道路的絕色美景;最近如此虐友虐己但回味無窮的念頭又冒出來了;此趟進階版的登山部分來回25公里,定名"來去深山部落住一晚",這麼猛的路線我一人沒辦法走完,非得找幾個用騎車體驗人生的勇士同行不可。

夥伴說騎士跟山友之間是"懶與勤快"的兩個極端,愛騎車的人往往只想騎車遠行,短程的相約個咖啡店坐下來聊車經、長程的則是一連幾天騎車去"吃好住好",基本上也沒什麼活動到身體;而狂熱山友則是講到哪座山動不動就喊"單攻、單攻",天未亮就上山,下山時已天黑,不然另一種則是一趟上山過夜,露營炊煮樣樣自己來。

如下是以騎士角度去挑戰攀登中級山等級的一群菜鳥登山客故事...所以不要笑得太大聲。





Day1  2021/10/28(四)

九成九的中部人騎車去台灣東部會選擇跨越武嶺為最省時的路線,偏偏本團有一個嫌騎車里程數不夠的老夥伴硬要往南部騎、繞過屏東、北上穿越台東、花蓮再到太魯閣跟我們會合;熱血騎士VS單攻山友的狂熱度有得拚。(圖為出發集合點-埔里全家)

我以前比較勤勞,常把騎到標高3275公尺的武嶺當作小跑路線;不過隨著沒完沒了的武漢肺炎,大家出不了國門轉而國內旅遊旺盛,即使是平日的埔里到清境、清淨再到武嶺路段,一路順暢好騎的光景不再。

雖然常來但還是紀念性的來一張~

本來沒打算停在關原加油站,但一群人非得來顆熱騰騰的粽子不可...

橫山隧道內遇上中橫常見的道路工程定時放行,此一停車讓全線數十部車輛都塞在同一條路,等會兒只能跟著路隊長龜速前進,好險剛剛有先吃顆粽子墊墊胃。

午餐休息點是天祥休憩區,與一位從台北出發的夥伴約在此地會合,七人一起享用堆成小山狀的馬告魚卵大香腸,還帶點清爽的檸檬香,超級美味!

每次我都十秒刷過這個防落石的隧道路段,但一直以來我很納悶隧道內一群一群的遊客到底從哪冒出來的?終於這趟有機會一探此隧道的究竟...午餐時問大家有誰來過白楊步道,結果全員都聽過但沒人停下來過😆

白楊步道一開頭是穿越長約350公尺的緩上坡隧道,此隧道又深又黑需要戴頭燈走;之後一路平緩,看看峽谷地形並穿越幾個無燈暗摸摸的隧道,其中一個看到倒吊的隧道居民:蝙蝠。牠們一定覺得自己明明住山洞裡但怎麼像夜市鬧區旁。(今天明明是平日但遊客像假日一樣絡繹不絕)

白楊步道全長僅2.1K,我們停在白楊吊橋欣賞氣勢磅礡的遠方高處的瀑布及吊橋下瀑布與激流。

步道盡頭的招牌隧道:水濂洞,水濂洞可能不到50公尺長,內部有深度不到膝蓋的水路與一條窄步道;輕便雨衣+拖鞋是遊玩水濂洞時的最佳裝備。大夥讚嘆到這水怎麼可以如此清澈呀!

洞內像是同時把三五十個蓮蓬頭開到最大水量,爽快地灑落呀!

一大群外籍移工的妹妹們玩水濂洞玩得超嗨~

聽過、書上看過、過路不停白楊步道的騎士,終於見識到水濂洞的趣味。
(玩水真是不分年齡呢😆)

離開水濂洞、行經太魯閣峽谷到牌樓附近的民宿,那位騎車繞了2/3個台灣的熱血騎士竟然比我們早十分鐘抵達;看到桌上擺著晚上要品一品的四瓶紅酒,真是令人笑開懷😝

晚餐18:00開動,一桌八菜一湯一水果竟然不到一小時就吃完了,大家吃的速度之快來不及拍照只能拍拍餐廳門口...正如黑板上所註明的營業時間到"廚師很累就休息",但不只這家,餐後我們想外帶另一家燒烤餐廳當品紅酒時的下酒菜,才19:10也說他們今晚結束要休息了XD

下酒菜改以加油站隔壁的小7零食大會,19:30坐妥開喝到22:00酒盡人散,大家都有共識不追酒,因為明天對幾乎不運動的騎士可是超級體力活呢~





Day2  2021/10/29(五)

舒服的太魯閣早晨,兩部發財車提供悠閒人士的一早所需。一攤是超大杯手沖咖啡,另一攤是咖啡老闆推薦的全花蓮最好吃的水煎包;不管美不美味如,我們都超愛太魯閣帶給人們的悠閒感。另一個悠閒景象是兩位大姊不到九點,坐在家門前開喝Bar Beer和Wisky,她們說那是早餐啦...對耶,都是麥製品嘛~

我與也來喝手沖咖啡的當地太魯閣族聲樂老師聊聊登山路線(他們偶爾也會"散散步"回部落)、此地的古蹟遺跡、一些地方政府不盡人意的觀光措施...要不是有重要的爬山任務,好想跟在地人多多交流。

站在牌樓前遙望太魯閣的層層山峰,在那看不到的深山背後就是今天的目的地...回想我20歲的某一次大學返家因為太晚沒公車了又不好意思大半夜請家人來接(其實是我媽說你走回來好了...),所以午夜12:00,我揹著行李從台中市區走回縣區的老家,單趟10多公里,凌晨3:30走到家...,而今天則是12~13公里的山路,對騎士來說這是另類的"尋求刺激"吧,因為走不到部落就沒得吃沒地方睡了...。😅

一開始的得卡倫步道入口設計成非常非常和緩的上坡,浪費了大家走100公尺的體力XD

今天路線:左下的現在位置(太魯閣遊客中心)>>得卡倫步道>>大禮步道>>大禮>>砂卡礑林道>>右上地圖盡頭的大同;看著說明牌上的公里數與各步道的所需時間,根本是打擊士氣用的。

不知道接下來兩天會如何發展的一群騎士。

得卡倫步道簡單介紹就是走1750階的陡上階梯,走完高度480公尺,離台北101登頂沒幾步了。

得卡倫步道途中有個美景大平台,讓這群一開始步行就被嚇到的騎車高手(=登山肉腳)稍作歇息,說好不吃早餐以免吐出來的我開吃一點早午餐。

就如同約騎山路時,登階梯的過程漸漸看不到前段隊伍的車尾燈,還好遇到一個落單夥伴在第二個觀景平台擦汗...這下我有伴了XD;走完這段得卡倫步道的階梯1.2K,緊接的是大禮步道的原始土路2.3K,兩者相加3.5K才算完成今天最硬"陡"的上山部分。

走完鋪設平坦的階梯馬上變成這種"手腳並用樂趣無窮"的~😰

爬山跟霧裡騎車最怕沒人跟,只有自己一個會越走(騎)越慢,幸好被我們追上一個腳快要抽筋、需要來一發筋膜槍的傷兵夥伴。

山林裡看不到前方車尾燈但還好大喊仍聽得到,總算被我喊住前面五個(有一隻山猴已經遠到聽不到了);這張圖為此段陡上做出很好詮釋:右邊的正在用筋膜槍搶救大腿肌肉、紅衣服在發鹽糖補充電解質、藍衣服用很厭世的表情瞪鏡頭、左邊的打電話去迪卡儂訂筋膜槍(您說的地址貨運公司沒送貨喔XD...)


花了三小時...又多一點點,急陡爬上砂卡礑林道(海拔約820m);不知道為何這一處如此熱鬧,停了多輛蓋帆布的四驅車輛,有三位部落居民在修車(我走太慢沒看到他們修什麼),然後終於撿回比我們快半小時抵達此處的山猴夥伴。


原來這一帶是流籠終點站,每周二、五有流籠,一趟要湊300公斤才送貨(最大載重是400公斤),部落居民的所有物資若不自己扛上山的話全都靠它運補;流籠是私人經營的,費用一公斤20元,我算一下自己體重含裝備自賺1400元...不過先回答讀者:流籠禁止載人。草叢裡的廢棄機械也許是日本時代遺留的大型流籠;車輛類若太大或太重運不上來會拆成幾部分,上山再組裝。

提早半小時爬到砂卡礑林道的山猴交了一位大禮部落的新朋友,所以我們跟著新朋友走去部落;雖然原本行程內有參觀大禮部落並在那吃行動糧午餐,但當下我有一度很強烈的抗拒感,因為費盡九成力氣登上山,現在走下坡進大禮部落...等等回到砂卡礑林道的落差是90公尺,單趟等於又走了25樓喔!

不過想到以後會再來如此的深山部落嗎...況且要抽筋大家一起抽筋就下來了😄

大禮部落的兩個日治時代重點遺跡,派出所與禮拜堂。(點圖可放大看說明板)

現居7~9戶人家的大禮部落(太魯閣族原名:赫赫斯部落)。

新朋友介紹日治時代的小學遺跡

山猴夥伴的前臂與傑克的魔法豌豆。

我非常喜歡這張照片的意境,它很有一群人歷經千辛萬苦才抵達深山部落的感覺。
喔!不是感覺而是事實XD

好美麗的畫面啊~要不是我如此肉腳,真的很想一探那間屋的究竟。

新朋友幫夥伴滿20歲的踢不爛靴底加工(爬大禮步道時開始脫底),然後給大家進他家補充飲用水,還送了我們八顆自家種的橘子。(部落裡竟然有編列地址!)

爬山時不覺得餓,剛開始吃也不覺得很餓,但吃完四顆水煎包之後我覺得還可以再來一碗大牛肉麵...

遇到身輕如燕的一家三口山友幫我們拍全體照。

果然當我爬回砂卡礑林道,兩條大腿同時抽筋,動彈不得等待筋膜槍的即刻救援。今天半數的夥伴都被筋膜槍救過了,以後再約登山的標配就是登山杖與筋膜槍了。

不怕了,因為接下來的砂卡礑林道沒什麼陡上陡下,在海拔850m~1050m之間平緩起伏,但大禮-大同之間就一個"遠"字,單趟6.2K。

大禮到大同之間的砂卡礑林道之所以這麼平緩好走是因為日本時代的伐木業與管理原住民,開了一條3米寬的"高速公路",一路上會看到一些已經與大自然共生的人類痕跡。

被稱為小百岳之一的立霧山觀景台是原訂行程,但走到這裡因為天候不佳、時間已晚,而且我們是騎士(=肉腳登山客),才不在乎收集幾個三角點呢。

砂卡礑林道步行2個多小時終於看到第一間民房,我大聲介紹今晚要住的地方到了!結果路繼續往前不是這間...糗

已經不想計較這個路牌的真偽是往前50公尺或500公尺,總之這次真的到了只有12戶人家的大同部落(太魯閣族語:砂卡礑部落)。

一抵達椰果民宿(標高920公尺),小老闆娘(椰果家的女兒)招呼我們放置行李,特別提醒大家不要誤以為這裡是清境農場的高級民宿,我邊聽邊找張塑膠椅坐下來,因為6.2K的路上除了斷崖沒有任何一個可以坐著的地方,這裡對我們非專業登山客來說已經是五星級的設施了。

椰果的家養的貓貓貓貓貓貓貓貓貓貓貓貓貓貓貓貓貓貓貓貓,可以數數看一共幾隻。

睡覺的大通鋪,瓦斯熱水器的淋浴間,燒柴的廚房。

晚上17:30開動吃晚餐,八個人17:55把七菜一湯吃個九成空,小老闆娘說沒看過吃飯如此迅速安靜的山友(餓昏的騎士)。同禮兩部落是全台灣唯一沒有電力的部落,民宿為了夜間用餐的開柴油發電機照明(預計20:00熄燈)。柴油從山下搭流籠上來,部落居民再開著蹦蹦車(鐵牛)到流籠站載回家,所以在此地電力極為珍貴。

既然電力珍貴,餐後我們請小老闆娘關掉發電機省能源,來場Led頭燈晚會,邀請她一起享用夥伴自揹上山的一公升裝金門高粱,聽聽她小時候在山中的生活方式...今晚雖然是白牆沒有星空,但竟然看得到較大型的螢火蟲三次(應該是同一隻飛來飛去)。聽著驚奇連連的深山生活很快就過了兩小時,其實也才20:30已喝完整瓶高粱,大家又喊著要散場休息了;21:00已傳出陣陣的鼾聲。




Day3  2021/10/30(日)

上午六點多,起床看到本該如此的群山美景。

人生頭一次在群山環繞的露台吃清粥小菜,吃來格外開心喜悅。

早餐後小老闆娘說帶我們去部落內走走。


去散步的起因是這本書,那位繞2/3個台灣來太魯閣的夥伴是個神社達人(狂人),他誓言要踏遍全台灣所有日治時期的神社遺跡;而昨晚聊部落的事時意外發現這裡有個連如上專業書籍都沒提到的神社,達人聽到此事像是半夜被強光照到的飛鼠,眼睛發亮身體定格😆


本來小老闆娘要給神社達人留個遺憾希望大家再來一趟,不過早餐後就佛心帶我們進到私人土地看神社遺跡;神社達人這趟上山超值了。

地主是小老闆娘的姑姑(整個部落幾乎都是親戚關係),介紹當時他們太魯閣族被迫參拜神社的往事,鳥居的基座長了植物與青苔別有一番風情。
*原住民傳統上信仰祖靈、1945~1975則大量改信基督教。

看鳥居基座的寬度,鳥居本身應該不大,而且"很明顯地"我們背後有一條"參道"階梯或斜坡,如果不是今早還得下山回太魯閣取車,然後再騎車5小時回中部各自的家,神社達人一定很樂意幫忙除草重現遺跡。

很有限的停留時間卻想知道更多關於部落流傳的故事...看神社達人的表情不知道是已經一圓夢想或是還意猶未盡。

正中間是千里眼山(1624m),左後方是清水大山(2408m),加上昨天擦身而過沒爬的立霧山(1274m),三山合稱"砂卡礑三雄",都是專業登山客會專程來爬的知名中級山。

小老闆娘說她6歲時和當時8歲的二姊,"時常"走下山去平地的雜貨店購物(現在是太魯閣中油隔壁的小7),一趟來回都快天黑了;聽到此故事時我以為是從昨晚過夜的椰果之家出發;心想專業登山客單趟就要走6小時了,更何況是年紀等同於幼稚園大班跟小學二年級的小小朋友,然而起點竟然不是民宿,而是翻過千里眼山(1624m)的另一側,由他們家種香菇的工寮出發走到平地的雜貨店,來回距離約30公里...單攻高手需要14小時的路程...,若回家時走到天黑,經過部落的親戚家不是收留她們過夜喔,而是點根火把給她們自己繼續走!
深山原住民的世界跟你我成長的世界就是這麼不同,大家敬佩之餘,趕快請她在太魯閣族的傳統家屋前合照。

花的照片保存下來,而許多照片因為手機記憶體滿了隨機地被覆蓋掉;神社達人圓了夢想,反而是我留下些許對這片山林的遺憾。

一邊走路一邊刪掉手機的舊檔案,這段路讓我有種不是頭一次來到此地的奇妙親切感。

媽呀,這詭異的稻草人是要嚇誰用的?答案是要嚇所有的東西。果然嚇得我手機差點拿不穩...

這片私人山坡可以說是本次出遊的最最最大亮點,美成這樣可以不要下山嗎?

坐在隨意散佈的石頭上看風景真是舒服極了。

沒花兩天一夜的時間、沒人帶、沒好天氣,都無法成就這張秘境網紅照。

大家一一跟小老闆娘合照。

一定是廣角鏡害我的臉變這麼圓...

貓多到不知道有沒有重複算到;這一刻真不想離開呀,一是太短暫、二是不想面對下山的路...順口問了大同部落下到三間屋的路有什麼路況。(不走原路,走另一條無名捷徑下山)

溫和平緩的部落道路只有開始的幾百公尺,接下來的2.8K直到三間屋只有無止盡的陡下沒在客氣的。

"只有幾顆倒樹",體驗人生第一次爬橫躺著的樹。

"還有幾段被土石流沖壞了",讓我體驗到新聞上講的土石流會造成生命危險。(砸到變形的鐵橋)

"最後的碎石區比較不好走而已",我走成阿公拄拐杖下樓梯的樣貌。真是謝謝小老闆娘以上的路況提醒。

經歷將近3小時的全下坡到三間屋,這次沒有大腿抽筋而是臀部以下毫無知覺,抬不起腳。

連結三間屋到外界的是砂卡礑"步"道,跟昨天的砂卡礑"林"道不一樣喔;翠綠山景、巨大岩石、清澈激流,看著美景拖著抬不起來的腳掌滑步前進。

這麼美的步道怎麼幾乎沒碰到遊客?

答案揭曉:1.5K的五間屋開始到我們下山的三間屋4.1K是封閉的,原因只是三~四段被土石流沖壞的路基;拜託一下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那些毀壞規模小到我都懶得拍照了就封路;我們下山的那些路況才該派人處理吧。

去年我已走過砂卡礑步道,知道五間屋本該這麼熱鬧,反而願意走到三間屋的人不多(但真正精華的美景是後段)。在五間屋吃點販賣部的小吃稍作休息,有種不願回到塵囂的心情。離走到民宿取車的路還有3K,15:00全員換裝完畢跨上機車直奔武嶺,今天海拔2000公尺以上都被濃霧包圍,不過比起登山,騎車上下3000公尺的高山對大家都是一碟小菜,明天全身肌肉痠痛才是痛苦的開始啊~~。




去程13.5K,走走停停花了7.5小時,回程11.5K則是花了5.5小時,最後騎車從太魯閣回台中各自的家約5小時。看登山的里程數與陡度,這次的腿痠沒個四~五天應該好不了了。





【台灣團,THE END】